Xinzhao's Blog

2021 年终总结

流水帐

2021-12-31

拖了好久,今年终于开始写年终总结了,年中的时候重新折腾了一下博客,换成了静态博客,现在可以保证博客能一直存在,能一直被访问到,平时也不用怎么维护,基本算是稳定下来了,我也会从今年开始每年年底的时候都写写年终总结,回顾一下这一年以来的各种事情,一方面是记录下这一年印象深刻的事情,另一方面会总结一下这一年做错的事和学到的经验教训,以后可以再回头看看,看看 21 年发生了些什么,那时候的我又是什么状态。所以年终总结本身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按理说没必要公开,但是我还是选择发到公开的博客上,如果有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朋友看到了并且我的故事和一些经验教训能对你有所帮助/启发的话,那也算是让写年终总结这件事情更有意义了。

由于是第一次写,所以今年的年终总结会包含一些前两年的事情,不过整体还是 21 年相关的。

生活

我一直都很喜欢看 Google 每年年底都会发布的 Year in Search 视频,每年都会有一个年度关键词,今年的是 healing

这一年,人们都在设法克服个人和全球面临的种种挑战,“healing”(治愈)一词的全球搜索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要给我这一年的工作生活选一个年度关键词,“混乱”可能是最合适的,各方面、各种意义上都很“乱”,而且我一直感觉每当我的生活快要步入正轨的时候就会跳出来一件很垃圾的事把我搞乱,然后一直恶性循环;我自己也很不稳定,感觉就一直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逃离社交网络

19 年有段时间非常焦虑,当时觉得是朋友圈和其它的一些社交平台加重了我的焦虑,所以就彻底关掉了朋友圈,不看也不发,删除了其它的社交平台(虽然我本来也不怎么玩儿),开启了为期一年多的社会学实验,看看是不是社交网络加重了我的焦虑,实验结果表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影响,该焦虑还是焦虑 🤷‍♂️。

在逃离社交网络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你几乎不可能在网络上看到任何我的足迹(当然除了 GitHub),我也一直在践行很早之前看到的一句话:

最重要的还是把现实生活过好

消失在网络中并没有马上就让我的现实生活变好,虽然进度很慢,但总归算是有一个目标了吧;今年年中的时候又重新打开了朋友圈,又回来网上冲浪了,偶尔看看和发一些生活碎片,告诉不常联系的朋友一切都好。

活在当下和不卑不亢

第一次听这两个词是在高一的时候,一个同学给我提到了这两个概念,那个时候还完全不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只是心里记着;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觉得活在当下和不卑不亢非常重要,今年也一直在践行这两个观念。

活在当下这一块(至少是表意上的)总体有十足的进步,想做的事马上做,想买的东西马上买,洒脱了不少,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不卑不亢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非常难,而且我大概是属于又卑又亢的类型 😶‍🌫️,对我来说就更难了;但是今年还在字节的时候听了一鸣在字节九周年活动上的演讲,他提到一个平常心的观点:

平常心就是“瞄准靶心,但不期待十环”

听了之后我很有感触,或许借由平常心可以达到真正的不卑不亢,这将是我的长期目标。

过敏

今年体会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过敏,起因是看到一个 B 站 UP 主做的一碗满是浇头的三虾蟹黄面,加上我一直想试试秃黄油,所以去淘宝上买了一点,也做了一碗一虾蟹黄面:

秃黄油葱油拌面
(我没有河虾,就用普通的对虾代替了)

不是很好吃,没有啥特别的味道,吃到后面有点腻;吃完后的几个小时都没啥事,直到晚上大概 11 点的时候,我肚子开始不舒服了,就去上厕所,进厕所之前我人好好的,没有异样,在厕所里面呆了十多分钟,身上有些地方有点痒,我没在意,出来的时候一照镜子吓我一跳,整个脸通红,然后越来越痒,我开始意识到我过敏了,本来还在想要不要去医院,就在想的这段时间都变得越来越严重,身上越来越红,越来越痒,开始出现那种小疙瘩了,我赶紧打车去家旁边的医院看急诊。

到医院的时候挂号要排队,在排队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头又开始晕了,眼睛有点看不清东西,当时更慌了,以为是那种很严重的过敏反应,排到我的时候我就语气慌张地说我过敏了,很严重,结果他都不看我一眼,很淡定地说了一句:“不要慌”,然后给我挂号;完了又排队等着医生看病,凌晨的医院也超级多人,排了两小时队到我,就给医生说我的症状,他也非常淡定说:“过敏非常常见的,没啥事,吃点药就好了,我也经常过敏”,我当时就非常好奇为啥会过敏,因为我从小海鲜什么的都不过敏的,属于百毒不侵的那种,为什么这次这么严重,我就一直问医生,结果他也不理我 😥,埋头开药,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

凌晨 3 点都还在外面,8 点又滚起来上班,今年最新奇的体验;后来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个,她说过敏就是这样的,来得很快,但是去得也很快,普通的过敏都没啥,她的朋友海鲜过敏都习惯了,左手海鲜,右手药。

工作

今年换了工作,7 月底正式从字节离职,结束了我为期三年的第一份工作:

朋友再见

当初阴差阳错地加入了才云科技,后面才云被字节收购,我们也跟着去了字节,待了一年之后,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走;在父母眼里,字节有免费的三餐,吃得都还不错,他们也不用操心我天天吃外卖之类的;在朋友眼里,字节那么大一个公司,听说福利待遇都还不错;对,其实在字节什么都好,工作环境、各种福利和免费的三餐,但我不开心,以前听过一个理论,说留在一家公司的原因有三个:钱,工作内容,一起工作的人,这其中如果有两项崩塌了,那么就该走人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三项几乎都崩塌了。

首先是钱,被收购了一年,期间也经历了一次字节的绩效考核,在我的绩效还不错的情况下,薪资依然没有任何调整,这完全没有兑现被收购时对我们的承诺,就挺难受的,像是自己的工作成绩不被认可。

然后是工作内容和一起工作的人,这两点放在一起说,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从普通的业务组转到了一个新成立的工程效能小组,专门负责一些技术选型、代码规范和跨业务组的公共事务等;因为我其实还比较喜欢和擅长这类事情的,早在被收购一年以前,我就提议和建立了公司的后端公共代码库,放一些公共的函数库和框架,推动大家使用和维护这些公共的东西而不是自己耗时耗力再造轮子,也慢慢开始接手公司其它的公共仓库和后端的 Web 框架,所以后面就开始全职做这一块了,并且我自己一直觉得这件事情长期来看、对于整个团队而言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大家都用同样的技术栈和框架,遵守同样的代码规范,所有人的代码看起来都“一样”对新老同学来说都是好事,很好阅读和理解。

但是随着人员的增多,推动代码规范和一些其它的公共事务变得越来越难和不被理解,很多人觉得这没什么用,只是在徒增他们的工作量,就一直抱怨;我感觉他们的理念就是“又不是不能用”,代码只要能跑就行,怎么写,写成什么样都不重要,我挺寒心的,后面就直接开始摆烂了,不想管他们了,也不再推出新的规范,再加上每天听着那些抱怨很烦,我自己本身心态也不算很好的那种,容易被影响,久而久之就是恶性循环,工作一点热情都没有了,所以最后就决定离职了。

当然,前面说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以前的同事还是不错的,也没有过抱怨,合作起来也很愉快,不过也不都是别人的问题,直到后面看到 Envoy 创始人在 Envoy 开源五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也提到了推进公共事务,看了之后才恍然大悟,我们之前也做得不够好,我和我 leader 的方式都是比较强硬的那种,几乎都是“大棒”式的。

2016 年初,我们决定推动一个 100% 覆盖的服务网格。最初,我们认为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授权。在实践中,团队报名参加了迁移,因为他们将得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胡萝卜”式的迁移几乎总是成功的。而“大棒”式的迁移则很少成功,或者即使成功了,也会在组织内留下眼泪和愤怒。

—— Matt Klein 5 years of Envoy OSS

后面也反思了一下,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做这类事情了,我就把自己负责的业务模块做好,先把自己管好,要写出简单、干净和容易懂的代码:

I try to delete more code than I write.

不过我对工程效能这个方向还是挺感兴趣的,后面有合适的机会的话还是想再试试。

虽然离开字节这个大平台的选择不一定是最理智、最正确的,但这是我喜欢的选择,做喜欢的选择吧,无论对错。

离职之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开始找工作,一直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职业规划,没有非常明确且坚定的想要做的方向,想了很久说不如去做我心心念念的开源吧,无论什么业务方向,产品是开源的就行。

开源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无论是工作还是自己的业余项目,或者日常用的工具都是依托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开源项目,真的是受益于开源世界太多,我也想做一些微小的贡献来回馈一下开源世界,希望以后不管做什么业务方向,都能一直在开源这条路上走下去,即便是为了开源而开源,我也相信是有意义的。

最后选择了加入 KubeSphere 团队,现在的业务方向是多集群管理,平常也在给 Karmada 贡献一些代码,前段时间也成功“混”到了 Member,当时很开心,还发了条朋友圈:

这一年买的有趣的东西

回归苹果生态圈

19 年的时候我服役很久的 iPhone SE 不太行了,考虑换手机,当时三星刚刚发布了 S10 系列,鬼迷心窍想试试现在的安卓怎么样了,就买了 S10+,结果证明还是不适合我,并且安卓没办法和 macOS 协作:传文件不方便,跨设备复制粘贴和 Handoff 等都没有了。

所以今年双十一又换回了 iPhone,顺便也买了 AirPods,无线耳机方便了很多,并且 AirPods 和手机电脑都能配合得很好;以前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脑放好然后插上耳机,现在就完全解放了,桌面也整洁了不少,电脑上就只有一根连显示器的线了。

EOS RP

4 月底发完年终奖之后有点闲钱,再加上之前一直对(人像)摄影很有兴趣,所以就入手了佳能的 EOS RP 和一个 RF 50mm F1.8 的镜头。

今年也拍到了一些好看的照片,都在摄影这个 tag 里面,我的主攻方向人像的也有,帮几位朋友拍了点照片,但是不太好发到博客上,希望明年能拍到更多更好看的照片。

盲盒

今年对盲盒有点上瘾,刚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盒泡泡玛特和宝可梦的联名,结果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做工、细节和质感都很好,每一个都挺精致的:

皮卡丘和可达鸭

宝可梦系列还有一个插曲,因为这盒我开了几个就抽到了“隐藏”款的伊布,当时很高兴,还以为幸运之神终于开始眷顾我了,结果过了好久我才知道这个伊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藏,它只是惊喜款,你只要买一整盒是必出这个伊布的。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之前去线下的泡泡玛特店逛的时候,看见有人一直拿着盲盒在那儿摇,我当时就很好奇,这玩意儿真能摇出来是什么吗?后面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去泡泡玛特的时候也试了下这个方法,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科学高效!每款的大小和重量都不一样,根据拿在手里的感觉和摇的时候上下左右的空隙,有些款还蛮好判断的,而且可以再去网上搜搜攻略,有人会发每个摇起来是什么感觉,哪款最重,哪款最轻;综合这些信息,选可能是你喜欢的那些,再排除不喜欢的,剩下的里面靠运气选。

那一天我们在那儿摇了好久,看见有喜欢的系列就去试试,最后结果还挺好,综合准确率可能有 60%-70%,而且小黄人坐骑系列我们只买了两个,两个都猜中了,恰好就是最想要的那两个(当然也可能单纯是运气比较好)。

小黄人坐骑系列,还有一个是独角兽那款

这里就不得不再点名“表扬”一下 Soap Studio 的猫和老鼠系列,本来这个系列的创意真的超级好,看图片也很不错,但是 Soap Studio 的品控不太行啊,我买了猫和老鼠泰迪熊公仔和方块猫三角鼠,这两个都有点瑕疵,泰迪熊公仔那个单独的 Jerry 真的太轻了,好像是空心的,质感不行,也不够精细,然后方块猫三角鼠两个手办上都有一些划痕,摆在那里远看倒是没问题,但是仔细看就挺不舒服的;我看泡泡玛特线下的门店里面也有摆放这个(虽然当时没问这个卖不卖),都放人家店里了就不能好好和人家学下品控吗。

没拍照,就用官方的图了

BE@RBRICK

今年还买了一个皮卡丘的熊,不过只是 400% 的:

BE@RBRICK Pikachu Flocky Ver. 100% + 400%

一旦你能接受 BE@RBRICK 外观的那种设定,就会发现这个皮卡丘还蛮可爱的;明年打算去买一个便宜一点的 1000% 的熊。

写在最后

这就是今年的全部内容了,本来还想写点今年看过的不错的电影/电视剧这些(比如纸钞屋),但是今年没有刻意去记录,现在想不起来看过些啥了,看明年要不要写写,或者单独写篇博客记录一下。

今年真是魔幻的一年,发生了好多事情,有很多垃圾的,也有很多开心的,体验/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也干了很多蠢事,明年希望自己各方面都能更稳定一些,也要好好践行活在当下和不卑不亢,最后用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

无所谓对错,让我们再试一次


Powered by ☕️, 🍟 and 🍦